潭头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东毗柘荣县,北邻浙江泰顺县、宁德寿宁县,距福安市区16公里,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下辖2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1.2万人,全镇土地面积15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68万亩,林地面积18.2万亩,是福安农业重镇,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且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绿色无公害的农副土特产盛多,主要有木竹、茶叶、芙蓉李、东魁杨梅、皇后黑李、药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芙蓉李等。其中,芙蓉李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产值达1.26亿元,果品产业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30%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4.8万亩,年产值可达1.68亿元,素有“芙蓉李之乡”的美誉,系全省“科技示范乡镇”和“生态建设示范镇”。
潭头山清水秀、人文古迹较多,有郭鸣琳墓(明代)、西坑村水尾宫(明嘉靖年间)、朱禧“洗心台”、灯烛木拱廊桥、西坑虎岩山等。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数量在全市前列,有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下洋村、“十镇百村”品牌村康源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南岩、棠溪村;2个国家森林乡村棠溪、下洋村;3个省级传统村落后洋、西坑、西洋村等;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龙井坑、下洋中、车岭村等;16个村省级美丽乡村-西坑村、东坑村、太逢村等。
近年来,潭头镇党委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挥好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引领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的集体经济模式,激发群众共同参与产业振兴的发展动力,东坑村、半坑村等产业薄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通过培育亮点,提高先进示范水平。扩大下洋村“稻鱼共生”项目规模、办好农民丰收节,扩大下洋农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后洋“红色党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棠溪村特色油茶加工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南岩村,立足“研学、文创、旅游”的发展规划主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整合产业资源,发展文创、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下一步,潭头镇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立足地域特色,以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镇”为战略目标,向南积极融入福安“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格局,向北主动对接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引资开发建设“生态旅游综合体”,推出农家游、生态游、产业景观游为主的旅游项目,全力打造生态风光、人文古迹、农业风情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