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人社函〔2022〕82号
答复类别:A类
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第1122号建议
的协办意见
福安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122号)收悉。现将我单位的协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4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发〔2014〕4号)文件,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行扶持,内容包含:创业生活补助、创业场租补助、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助、创业指导服务、自主创业项目资助等。
二、我市在2020年对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措施进行了修订,出台了《福安市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的六条措施进行修订的通知》(安委人才〔2020〕3号),我局负责《福安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确定和政策落实工作,《福安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中包含我市农林牧渔产业,对与我市企业签订3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符合当年度《福安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新引进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由市财政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服务满一年后每年底发放一次,予以连续发放五年。今后我局将加大对引进人才专业的指导工作,多引进农林牧渔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快我市传统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评审推荐,取得创业丰硕成果。我市一贯重视创业评审推荐工作,通过多次组织福安市级创业项目评审活动,发现并发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然后邀请创业导师对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的现场考察指导和集中授课等方式,推荐参加福建省级和宁德市级创业项目评审,并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共有7个项目宁德市级比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4个,共计获得奖励资金37万元);4个项目在福建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2个共计获得奖励资金19万元)。
四、葡萄产业人才典型事例
林恩辉,女,1988年5月出生,籍贯福安市,汉族,中共党员,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2008年毕业于集美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全日制本科)。该同志2011年辞去厦门高薪金融工作回乡创业,先后在福安市晓阳镇创办了福安市恩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恩辉农博园)和福安市恒跃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福安市乡镇第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党支部,创办“晓阳乡村众创空间”。该同志首创“非公党建+青年众创空间+脱贫攻坚”模式,带动116户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带领15户4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恩辉农博园先后荣获“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宁德市巾帼创业基地”、“福安市科普示范基地”“党员科技示范教育基地”、“宁德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称号。
2013年,她积极鼓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发展高山大棚生态无公害晚熟葡萄,统一由她的团队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农资,通过采用标准化钢架大棚无公害种植法,在党员科技示范教育基地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与入社贫困户结对帮扶,多次举办田间地头培训班,将原亩产值从6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价格也由原来的3元/斤提高到了8元/斤。让农户认识到学习新技术的重要性,带动农户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通过园区的引导效应,原本5户建党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从原来的依附合作社生产到现在的租地经营,其中有2户已经在晓阳盖起房。贫困户朱兴家的父亲有高血压与脑痴呆,每月需医药费500元左右,母亲肢体残疾,家里缺乏劳动力,无房,租住在晓阳村,人患有严重痛风。帮助朱兴家在晓阳村种植大棚葡萄3亩,帮助并解决技术问题年增加收入24000元,在福安市恒跃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培训使用农用机械,合作社统一安排农机服务,增加务工收入7500元;贫困户陈凤英因病在家务农,主要靠茶叶及打零工,年收入3000元左右,经过合作社技术培训以及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6000元,2016年8月25日在南源村发展葡萄3亩年增收24000年。
2016年合作社里新加入了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一年里帮助合作社贫困户卖掉因消息不灵通而滞销的农家鸡,帮助合作社贫困户购买苗种建立钢架避雨大棚。截至目前,贫困户新发展葡萄44亩,户均增收20000多元。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贫困户家庭的特殊情况,林恩辉推出了“扶贫鸡”项目,从鸡苗提供、到养殖技术、到销售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务,帮助贫困户最低风险实现脱贫。目前,已有5户贫困户加入该项目,第一批“扶贫鸡”已经出栏,每户领到了2万元左右的代养费。贫困户李绍坤妻子精神疾病,女儿读小学,在家务农,主要靠茶叶及稻谷,年收入6000元左右,其在南源村前洋养鸡200只临近过年因消息不灵通而滞销,知道这个情况后发起社区团购、以及义工组织推广等使其3天全部出栏增加收入23000多元;贫困户彭德发在家务农,主要种植葡萄收入10000元。因妻子心脏病,年医药费约8000元,无劳动能力。通过合作社培训养鸡技术,送鸡苗帮助其在村养鸡300只已经全部出栏增加收入15000元。
该同志还在晓阳镇创办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从2013年起,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新架型、病虫害的讲座指导,邀请市农业局、人社局、省农科院、全国葡萄协会等部门和农业专家授课培训,受训群众2000多人次,带动100多户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在林恩辉的带领下,返乡创业大学生党支部逐步承担起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的重担,架起了连接党心民心的信息桥梁。
经济发展了,农产品怎样卖出好价钱?该同志提出了以“搭平台、建机制、活要素、促民富”的思路,在镇党委的指导支持下,她依托农博园,整合晓阳民富中心、晓阳京东网点、晓阳农村淘宝以及精准扶贫项目组,建立了晓阳乡村众创空间,将党建资源有机融入农业生产、特色旅游等方面,打造了一个集有机种植、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等产业于一体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模式,为贫困户销售“月子鸡”、葡萄、茶叶、生姜等多种优质农产品,让农产品走上“高速公路”,晓阳农民可在田间种植、合作社加工包装、网上销售等多个环节寻求脱贫致富途径。综合立体的产业平台,带来了创业者、返乡青年,引进了20家创业团队及企业,落地项目5个,培育扶贫示范户15户,为脱贫攻坚凝聚了助力。
五、开展农村人才培训,吸引返乡创业
我市根据劳动力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能特长、个人意愿等特点,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对有就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家庭劳动力和脱贫人员开展培训。今年我市共开展脱贫人员就业技能培训27期1083人,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9期651人。培训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工、电子商务师、农艺工(含葡萄技术种植栽培)等当地农民感兴趣培训,受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文件规定,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按800元标准(一年只可享受一次)共发放了脱贫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费108.3万元,生活费补贴86.64万元。农业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培训,我市农民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有迫切需求,为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人社局将加大葡萄产业相关培训,帮助农民稳生产、打销路、找活干。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葡萄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刘红雄
联 系 人:王玮
联系电话:13599198880
福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5月30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