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强委员:
《关于推进我市特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第202210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组织实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特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
一、加强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培育。一是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到2025年,力争宁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1家;福安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70家;福安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8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5个;农业行业协会达到20个;农业产销联盟达到10个。二是积极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近年来我市培育了一批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服务规模较大的粮食生产一体化服务的服务组织和经济作物类无人机飞防服务的服务组织。我局将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组织的培育力度,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种苗繁育、统防统治、农技服务、技能培训、农资配送、机耕机插机收、粮食烘干、仓储物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生产进行部分或全程托管,解决农村劳动力少、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二、强化多元化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一是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分级分类轮训机制,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技服务水平。针对各乡镇农业产业特色,加大对紧缺学科人才引进,逐步优化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专业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950人次左右,根据产业需求, 分层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开展订单式培训,做到主课与辅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既重点突出,又兼顾其他,提升学员的技能,开拓发展思路,激发创业热情。三是加强乡土人才的培育,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
三、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发挥农村益农信息社作用,目前我市挂牌成立农村益农信息社有351个,接入福建省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村五级“信息进村入户”的联网运行,我局将加强指导、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益农信息社作用,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多元联动,多点发力,让益农信息社成为农民群众享受“一站式”信息服务的网点。二是完善福安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扶持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全面对接,上线运营葡萄、茶叶等农产品,并在物流体系、冷链仓储、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区域名特优农产品网络营销。三是鼓励本土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依托供销、邮政、烟草站等乡村服务网点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主动融入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拓宽福安名特优产品网络销售渠道,通过商务专业培训,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对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在评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给以优先;二是对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在申报项目上给以倾斜;三是加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的建设,探索推出适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金融产品,给以授信放贷。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章桂平
联 系 人:郑辉
联系电话:0593-6382668
福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
福安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2年4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