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福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福安市beat365官网下载_怎么无限注册365游戏账号_365bet体育35元 发布时间: 2014-01-24 00: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

        会 议 文 件(十九)

        关于福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124在福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缪碧华

        各位代表:

        受市beat365官网下载_怎么无限注册365游戏账号_365bet体育35元委托,我向大会报告福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和提前三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实施“六大行动”,积极主动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7.03亿元,增长12.9%,占年度计划的97.5%。其中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961.626.5。公共财政总收入31.83亿元,增长20.1%,占年度计划的100.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65亿元,增长30.4%,占年度计划的108.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3.41亿元,增长62.8%,占年度计划的13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3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796元,同比增长14.1%;“十二五”规划中期目标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基本实现“双过半”。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63.21亿元,增长5.8%,完成计划的119.3%;粮食总产量10.08万吨,茶叶、以葡萄为主的果业、水产、畜牧、林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溪柄高优农业园区和松罗千亩高优葡萄园区建设取得进展,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茶企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增无公害企业6家,绿色食品企业3家,“三品一标”企业达16家,“福安巨峰葡萄”、“福安葡萄”、“福安油茶油”和“溪塔刺葡萄”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东芙蓉李、溪塔刺葡萄、下白石特晚熟龙眼获第十一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松罗巨峰葡萄获全国优质果评比金奖。组织实施湾坞供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座、海堤除险加固7.378公里。建成溪潭、溪柄、城阳和城南等4个乡镇(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赛岐等7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紧建设,解决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工业带动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42亿元,增长22%(现价23.4%),完成计划的10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07亿元,增长19.4%(现价21%),完成计划的88.66%;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逐步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取得新进展。新增规上企业70家,鼎信镍业50万吨镍合金、三禾高效节能水泵增产扩能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出台《关于转变服务方式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福安市重点工业企业评定办法及优惠政策》等稳定工业增长系列政策。编制实施《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专项发展规划》、《镍合金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白马海工装备制造业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增强龙头企业支撑力。福宁重工等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3项,福安经济开发区、畲族经济开发区、铁湖、王基岭、溪北洋保健器材等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174家企业入驻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长26.3%,高于宁德市下达年度计划8%的增长目标。

        3、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我市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闽东电机集群电机冲片、船舶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福安青拓实业物流仓储基地、圣农、上饶码头等交通仓储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地质公园(福安)文化旅游节。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东百置业等大型商贸企业进驻,溪北洋EPC捆绑核心区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中宝置业、上城国际、华兴春天城等房地产项目开盘预售。

        (三)需求拉动持续加强

        1、投资引领作用凸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167.41亿元,完成计划的128.8%;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4.5%,“五大战役”成效明显,完成投资306.88亿元,完成计划的111.70%。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实施项目82个,完成投资103亿元;新增长区域建设战役实施项目83个,完成投资87.83亿元;城市建设战役实施项目154个,完成投资50.94亿元;小城镇建设战役实施项目147个,完成投资53.19亿元;民生工程建设战役实施项目103个,完成投资11.93亿元。列入项目储备库117项,完成宁德市下达指标的166.6%。贯彻落实“交通港口建设年”活动,沈海复线柘荣至福安段,福安至寿宁(闽浙界)段,溪南疏港高速,沈海复线福安至漳湾段2个项目有序开展,一批港口码头泊位设施项目和海岛交通便民工程的前期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三维”对接取得新成效,全年共签约项目61个: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8.96亿美元,合同外资2.11亿美元;内资项目53个,总投资382.92亿元。第十一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征集96个对接项目、技术需求62个、企事业中高层职位以上的人才20项、推介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优秀成果121项。成功引进广东宏旺集团、江苏甬金科技两个10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

        2、消费需求更加活跃落实限下转限上商贸企业60家,升级改造阳头农贸市场和赛岐牛兜农贸市场2家,汽车、建筑材料、超市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成交活跃。服务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商品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7亿元,同比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2%

        3、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增长33.1%,占年度计划的100%,出口总额94768万美元,增长26.3%,占年度计划的126.2%。全年500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有36家,其中超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有亚南、泰格、森威、旺旺通、三禾等26家。

        (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围绕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结构布局,加快“一市三区六组团”新型城市建设,编制完成《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推动港口、城市、产业、生态的联动互动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华北路、陵园路、坂中桥头路改造竣工;溪口公园工程一期、王基岭道路工程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龟湖生态走廊沿线绿化改造新增工程;提升改造富春溪湿地公园、富春大道绿化带等工程;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对白云山景区周边17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客运南站、北站、王基岭公交场站公交停车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现市场化运作,溪北洋新区开发加快实施。小城镇综改试点加快建设。赛岐北部新区、赛岐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穆阳联虹大桥,穆阳镇区至和平洋路灯工程、绿地公园等项目加快实施;溪柄加快推进“一轴三区”建设,赛江防洪三期溪柄段等项目全面实施,动工建设柏柱洋红色旅游公路。

        (五)生态建设加快实施

        一是生态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编制完成《福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落实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村5个、宁德市级生态村310个,松罗乡等4个乡镇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二是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有序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负荷率100%,其迁扩建工程扎实推进;赛甘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上白石镇等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项目已立项,鼎信实业窑炉脱硫设施建成运行。关闭北山造纸厂、化蛟坂头造纸厂等多家小造纸厂,责令来友纸厂停产整改。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125亩,丛茂、申银等船厂完成整改,港岐4家船舶拆解点整改有序进行,取缔苏阳、樟港拆解点,6家规模化养殖场被列入宁德市减排重点项目,并建设治污设施。四是加大“四绿”工程建设力度。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08.17万亩,“四绿”工程建设7527亩。沈海高速森林景观通道建设2345亩、白云山旅游大道两侧坟墓绿化867亩、竹业开发富民工程3854亩,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74%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共组织招聘会23场,提供岗位2.7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技能培训共1.1万人。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制度全覆盖成果,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工作力度。养老保险23万人;工伤保险4.82万人;生育保险3.9万人;失业保险3.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5.91万人。龙珠村、王家茶场、涧里等1171套新建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秦溪洋、王基岭等2522套续建保障性住房已建成、配租配售一批。

        (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组织实施市中医院新院区等14个卫生民生项目,完成市民族医院和穆阳卫生院医疗资源整合并正式挂牌运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海云工程项目,覆盖全市90个行政村卫生所,全市行政村卫生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为48.4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100.8%。教育局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教育基础建设投资近2亿元,建设16个教育重点工程103个子项目,已竣工97个。抓好福安大剧院、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三馆一站功能提升与免费开放工作。成立“天下民族”与“畲业集团”两个“畲文化传承基地”,成功申报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及宁德市第四批非遗项目2项。新增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各位代表,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受宏观经济环境持续紧缩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增长乏力;要素保障仍需加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进度不平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还不高;节能减排有待提高;改革攻坚任务重,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待健全。这些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增比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长22.3%(现价增长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3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计划完成22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9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总收入36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72亿元,增长10%;出口总额11.37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80万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61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1元,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宁德市下达任务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壮大经济实力

        以组织实施“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和新一年核心竞争力“双百项目”为抓手,确保项目建设总量、投资规模有更大突破。

        1、认真实施各项发展规划。按照“政策指导规划、规划衍生项目、项目带动投资”的思路,修编、增编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项发展规划。积极对接省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谋划修编城镇体系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专项规划,明确责任分工、科学布局项目,形成落实发展政策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2、统筹安排加快项目建设。根据《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的分类统计,安排项目582项,年度计划投资270亿元,其中,拟省、宁德和我市重点项目96个,年度投资计划101.3亿元。全力推进鼎信镍合金深加工配套系列、益联远大、悦达新能源客车混合动力总成、溪北洋新区路网、湾溪疏港公路、圣农、上饶等物流码头、坦洋工夫茶文化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安征迁攻坚活动,有效运用投融资方式,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促进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增强项目投资带动作用。

        3、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继续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与本市特色产业相吻合、能够延长产业链的重大项目。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投产一个。大力抓好“三维”项目,确保新对接“三维”项目50项以上。积极衔接宁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工作,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项目。加大招商选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跟踪落实5·186·189·8等重大会展活动的项目对接,确保对接项目开工率达80%以上,当年新对接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完善项目储备库,确保常年滚动储备项目100个以上。

        (二)实施现代农业,促进三农发展

        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农业增长方式。一是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9.5万吨以上。加大“五新”集成应用、“三品一标”建设,全力抓好茶叶、以葡萄为主的果业、水产、畜牧、林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生产,重点扶持溪柄、松罗2个千亩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坂中、社口茶叶加工区和潭头、上白石农产品加工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扶持油茶等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地农民试点示范。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赛江防洪二、三期项目、穆阳溪引水工程、黄土岩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防汛抗旱、地灾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森林资源保护。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49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计划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2250人。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精深加工,加大农民创业培训,鼓励就近就业创业,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三)坚持工业强市,夯实产业基础

        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电机电器、镍合金新材料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紧跟65个新增长点工业项目,加快促成鼎信科技、东方神医疗器械等一批项目投产达产。支持引进漳州一帆重工等国内大中型民企、国企和电机电器龙头企业,推进产业企业重组优化。二是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福建鑫旺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等申报第二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有效推进福安市力源电机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高效超高效节能电动机等技改专项。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推进铁湖工业小区、溪北洋保健器材区、畲族经济开发区等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创新园区管理和考核机制,提高园区开发强度,增强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四是落实政策措施。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政策知晓率、政策兑现率达到100%

        (四)拓展消费领域,推动三产升级

        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一是做好服务业规划引导。扎实做好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高质量编制《福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全方位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引导全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旅游经济。争创白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周边旅游景区资源整合,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天润国际大酒店、金色阳光酒店、穆阳酒店等建设和特色商品配套开发,争取5A级旅行社实现零的突破,努力延长旅游产业增值链;三是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物流仓储基地项目、电机电器电商配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切实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生产、投资和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四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溪北洋EPC捆绑核心区商业综合体、东百置业、大运汽车生活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五是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着力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延伸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外贸出口机制,支持企业拓展国际新兴市场,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巩固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六是落实房地产市场的配套措施,规范开发、经营行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增强三产发展后劲。

        (五)建设新型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抓规划,抓设计,抓标准,抓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城乡规划,完成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做好“点线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专项规划编制及攻坚拓展。加大城乡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溪北洋新区令之大道等23条主干道建设,深入开展“两违”整治和市容环境管理,不断完善城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继续推进城北街尾路、赛岐镇解放街区、原红福啤酒厂、农药厂等地块“三旧”改造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快秦溪洋、阳泉片区城市综合体、“三馆合一”等项目建设,继续建设天马山、富春溪湿地公园、坂中森林公园等城市公园。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城镇“三边三节点”提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18个以上村庄整治工作,抓好狮子头国家级和15个省、宁德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构建“珍珠连串式”美丽乡村走廊,塑造美丽福安形象。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加快赛岐(省级)、穆阳、溪柄(宁德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城融合、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形成“以城带乡”发展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就业、科技、教育、医疗、土地、行政管理等一体化改革步伐,推动强镇扩权改革,促进市、镇(乡)、村三级联动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均衡共享,打造新型城乡关系。

        (六)推进生态发展,建设美丽福安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福安,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完成柳堤污水处理厂、赛岐两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做好矿上开采过程中的复耕、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继续推进“四绿工程”,抓好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船舶拆解整治和石板材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整治,抓好交溪流域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项目污水处理达标循环使用。确保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的计划指标。

        (七)全面深化改革,再创发展新优势

        充分认识深化改革是转方式、增活力、促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抓好我市10个领域38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真正形成多点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局面。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立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实行审批服务标准化管理,简化企业投资审批程序,整合相关职责和机构,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和清理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抓好基层减负工作;二是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壮大民营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基础产业领域改革;三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探索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健全和完善恒实、恒顺、信和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体系四是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外商投资便利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政治文明建设和积极衔接宁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申报工作

        )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认真抓好43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和9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工作,建立经济发展实力较强乡镇与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一对一”对口帮扶机制,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投入2.86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1个,加大城镇扩容和农村薄弱校改造力度,支持“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组织实施市中医院新院区等卫生重点项目,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年人均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轨工作,确保全市新农合的参合率达100%。加快实施“海云工程”项目,实现全市覆盖。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劳动保障维权工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0.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8万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批社会保障工程项目。继续深化“平安福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序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继续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审计、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开拓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福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2年实际

        2012年比2011年增长(%

        2013

        2013年比2012年增长%

        2014年预期

        2014年预期比2013年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68.68

        12.8

        307.03

        12.9

        356

        12.6

          第一产业

        亿元

        34.4

        5.5

        37

        5.4

        40

        5.5

          第二产业

        亿元

        160.43

        17.9

        188.03

        16

        222

        16

           其中:工业增加值

        亿元

        145.68

        174

        17

        207

        17

          第三产业

        亿元

        73.85

        10.6

        82

        8

        94

        11

        二、工业总产值

        亿元

        682.78

        19.2

        830

        19

        1030

        21.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648.05

        19.3

        800.42

        22

        1000

        22.3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56.76

        5.28

        63.21

        5.8

        69

        5.4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3.72

        55.8

        167.41

        61.4

        225

        34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0.4

        57.4

        163.41

        62.8

        220

        35

          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32

        4

        17

        5

        25

        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2.8

        104

        103.5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3.37

        18

        66.77

        12.3

        76.79

        15

        七、财政总收入

        亿元

        26.51

        23.7

        31.83

        20.1

        36

        1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5.83

        30.5

        20.65

        30.4

        22.72

        10

        八、出口总值

        万美元

        75079

        22.6

        94768

        26.3

        113722

        20

        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1052

        9.2

        1400

        33.1

        1680

        20

        十、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75

        13.3

        24833

        10

        28061

        13

        十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9458

        13

        10796

        14.1

        12631

        17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

        2.2

        3

        3

        十三、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

         

        控制在省宁德市下达的任务以内

         

        控制在省宁德市下达的任务以内

        控制在省宁德市下达的任务以内

        十四、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十五、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说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