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在福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福安市beat365官网下载_怎么无限注册365游戏账号_365bet体育35元委托,现将福安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预计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要求,围绕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落实“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各项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执行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预算,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预计数)。
1.公共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21年公共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62.5亿元,占预算调整数的105.22%,比上年增收11.27亿元,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地方级收入35.5亿元,占预算调整数的104.41%,比上年增收7.62亿元,增长2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8.0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4.41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0.74亿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3.94亿元,市财力总收入62.6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预计支出44.03亿元、上解支出3.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84亿元、当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13亿元,市财力总支出58.6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使用4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99亿元,占预算调整数的58.12%,加上基金上年结转收入0.71亿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0.59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7.9亿元、调入资金0.27亿元(信用社付息付费),基金总收入为38.46亿元。2021年预计政府性基金支出31.97亿元,加上专项债券还本支出3.49亿元,基金总支出为35.46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使用3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预计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0.24亿元,占预算数(预算未作调整)的101%;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24亿元,收支相抵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预计社保基金收入完成6.5亿元,占预算数(预算未作调整)的102.93%,加上社保基金上年结转收入5.01亿元,社保基金总收入为11.51亿元。2021年社保基金支出5.69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使用5.82亿元。
由于2021年度尚未结束,财政决算还未正式编制,以上仅是2021年预算执行预计情况,具体执行数据待2021年财政决算编成后,再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2021年财政工作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安排和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审议意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预算执行和财政相关工作。
1.加强各项收入组织,巩固壮大财源基础。
扎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密切跟踪减税降费实施情况,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进一步强化财源监管,规范财政收入秩序,凝聚综合治税合力,构建“政府领导、财税牵头、部门协作、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深挖增收潜力。大力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增加非税收入,全年共入库土石方非税收入3亿元。全市上下一心,财税部门通力合作,重点税源和零星税源齐抓共管,财政收入再创佳绩。2021年全市“两项收入”(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指标增幅明显,其中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级收入预计完成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3%。
2.大力保障民生投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民为本,进一步加大投入,民生保障投入,预计全市民生支出超过32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数的七成以上,助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年预计教育综合投入超11亿元,建成福安一中新校区初中楼、福安二中(原罗江中学)综合楼、晓阳中学学生宿舍楼、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等项目;全年安排教师代课金0.2亿元,解决代课老师不足的问题;安排中小学课后服务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超0.16亿元,同时安排0.2亿元用于采购智慧黑板,解决全市师生智能课堂的需求。继续为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福安一中10#和13#楼、老区中学新校区等项目筹集资金,补齐教育短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统筹上级专项、本级资金、抗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支持疫情防控,2020年至今累计投入各类疫情防控资金1.23亿元,主要用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体系和采购疫情防控急需的各种物资、设备以及患者救治费用、参与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74元提高至79元,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市医院公共卫生综合楼、人民医院、民族医院康复楼、疾控中心和部分卫生院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突出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确保民生政策落实,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事业进步。2021年,持续保障城乡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月80元提高至92元,残疾人二级护理补贴从每月85元提高至92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50元提高至580元,有效减轻城乡居民负担;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
3.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
稳妥化解存量政府债务。预计2021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83.0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3.71亿元、专项债务59.38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内;2021年共统筹资金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7.63亿元,其中偿还本金5.33亿元(其中争取省级再融资债券3.2亿元),偿还利息2.3亿元,及时偿还政府债务到期本息,有力的维护了政府信誉;积极争取债券资金额度。2021年共争取各类债券资金17.3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资金14.11亿元(一般债券2.91亿元、专项债券11.2亿元)、再融资债券资金3.2亿元;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路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偿还2021年到期政府债券等;积极对接专项债券新政策,完善专项债券项目库,大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021年成功策划申报专项债项目20个,共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1.2亿元,资金额度比上年增长109.35%,创历史新高,争取的项目个数和资金总量均居宁德市前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做好“三比三赛”筹融资工作。经统计,福安市列入宁德市“三比三赛”筹融资项目共48项(其中在建项目38项,预备项目10项);项目总投资380.89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79.06亿元。下一步将继续主动跟进项目筹融资情况,重点梳理各项目融资资金需求,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协调帮助企业对接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用足用好PPP、ABO等融资方式,积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4.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设宜居生态环境。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引领,大力支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动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国道G104线福安罗江大留至甘棠观里段公路、栖云桥、韩赛快速、坂中大桥(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区道路“白改黑”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补足城市建设短板的作用,深入设施城乡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方位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超越,构建"2+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利用财政支农作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2021年累计投入各项财政支农资金3.86亿元(其中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0.3亿元、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建设资金0.32亿元),继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共投入各类资金1亿多元,结合乡村振兴项目支持3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省丰收节主会场举办、福安葡萄开采节、水蜜桃采摘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带动品牌形象整体提升;支持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项目的实施,年新增冷库20多座,提高了商品化处理水平。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葡萄、水蜜桃、柑桔、龙眼荔枝、枇杷产业、杨梅产业、芙蓉李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建立标准化示范点30多个,推进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两高”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农村“厕所革命”、城乡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努力建设宜居生态环境。
5.立足财政职能,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2021年到目前为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0.82亿元;落实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各项非刚性和不必要的开支;完善财政评审管理制度和评审委托助审机构制度,2021年完成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结算评审181个、评审金额20.4亿元,审定后金额18.0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34亿元,平均审减率达11.47%。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建立项目事前评估制度,开展预算执行绩效运行“双监控”,推动部门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对593个预算项目36.39亿元开展绩效目标编制(选取四本预算各一个重点项目作为参考)和绩效监控管理,对0.91亿元财政资金和一个部门整体绩效开展绩效重点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完善政策和调整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做好资产、会计等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开展2021年监督和内控考核评价、会计信息质量、“1+X”三公经费开支情况、本级预决算公开等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内控制度和执行机制,有效防范内部风险。落实相关监督检查和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草案。认真整改巡视、巡察、审计及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办法。切实履行部门主体责任,加大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力度,细化预算公开内容,拓宽预算公开形式,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税源结构较为单一,财政增收支撑点不足;土地市场交易疲软,基金收入大幅减少;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持续推进;政府债务管理还有待加强,可偿债财力不足,消化暂付款和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防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的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
二、2022年预算草案
做好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要求,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并注重实效,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不断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部门预算制度。紧扣“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收入组织工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做好收入潜力挖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三保”支出安排,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继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2022年主要预算指标安排。
1.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公共财政总收入安排66.55亿元,比增6%,其中: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6.92亿元,比增4%。市本级当年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9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2.3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4.2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亿元、调入政府基金收入6.17亿元、上年结转结余安排4亿元,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财力总收入65.59亿元;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57亿元(其中:当年财力安排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01亿元、上级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安排的支出6.56亿元、上年结转结余安排的支出4亿元)、上解支出3.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42亿元,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财力总支出65.59亿元。收支相抵,公共预算继续保持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7.62亿元,上年结转结余安排3亿元,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0.7亿元,调入收入(信用社专项债券付息)0.5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1.82亿元;2022年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对应安排21.82亿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24亿元(其中含信用社专项债券付息支出0.5亿元)、上年结转结余安排支出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41亿元、调出资金6.17亿元。政府性基金除按规定用途安排支出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剔除成本后的净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公共预算缺口等。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0.24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收入0.04亿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2亿元;根据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对应安排原则,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安排0.24亿元,其中: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0.21亿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3亿元。
4.社保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6.8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5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37亿元;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6.2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0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26亿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0.62亿元,加上上年预计结余5.82亿元,年终滚存结余6.44亿元。
(二)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2年做好财政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厚植财源基础,强化税源支撑。
加强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推进青拓高性能不锈钢宽板、青拓1780热连轧及配套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延展不锈钢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千亿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大对不锈钢产业的扶持和投入,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源基础。拓展新的税源增长点。加快引进一批现代商贸、物流、文创、旅游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培育一批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壮大三产实力,形成税收新增长点。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契合度高、成长性好的链上企业、龙头骨干项目,整合盘活我市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拓展税源支撑。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强化重点财源征管,积极发挥重点财源监测分析联席会议作用,强化税源控管和部门间的联管协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跟踪分析,重点分析各项目收入增减收因素,对重点企业进行全方位监控,充分挖掘各项收入的增收潜力。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力度,增加非税收入总量;加快成熟地块出让力度,盘活闲置土地资产,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工作。
2.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零基预算的概念和主要作用。根据上级统一工作部署,我市从编制2022年预算起正式实施零基预算,即在编制2022年市直部门预算时,各预算单位以零为基点,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预算年度的工作重点、实际需要与财力可能,分清轻重缓急重新测算各项支出的必要性、科学性、准确性及其开支标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通过实施零基预算,进一步完善市级预算支出标准建设,科学核定基本性、基础性支出,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事业发展性支出,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支出标准体系。零基预算编制主要工作措施。将基本支出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预算实行以定员定额为主的管理方式。人员经费预算由各预算单位按照国家、省、市统一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标准编制。公用经费预算继续执行统一的综合定额公用经费标准,各预算单位按照支出定额标准从严从紧编制。将项目支出整合划分为专项业务费、补贴清算类支出、发展性支出三类。专项业务费为预算单位履行自身职能以及承担专项工作任务的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和当年工作要求及任务量据实编制,按照“一事一预算”的程序和原则,视财力可能和需求情况安排,不形成固定基数;补贴清算类支出为对社会个体或特定对象的政策性补贴补助支出;发展性支出为履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国家和省、宁德及我市已确定的重点项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
3.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资金统筹整合。
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落实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部门预算约束机制,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推行项目安排事前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要求,推行对新设专项资金开展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的可行性研究,并将结果作为立项前置条件,严控超越财力水平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在编制2022年预算时,加大绩效重点评价的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积极探索项目事前评估的方式和流程,通过项目绩效重点评价和事前评估,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加大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衔接,加大当年预算和结转资金的统筹力度。全面梳理各项收入来源及支出安排,在符合上级规定的前提下,将各类预算资金,连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清理盘活的存量资金等,全部纳入支出预算统筹安排,同时优先从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中选择,形成资金合力。
4.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压实“三保”支出责任。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加快推进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各项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扩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全面加强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继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项目实施;加快实施卫生补短板,提高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扩大养老育幼有效供给,推动规范化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落实“三保”工作责任,强化“三保”工作机制。根据《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过程中同时组织编制“三保”支出预算,确保“三保”支出预算数大于省定标准测算的需求数。2022年“三保”支出预算需求数按照省定标准测算需19.31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7.48亿元、“保工资”11.05亿元、“保运转”0.78亿元;2022年我市年度预算安排“三保”支出25.08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2.75亿元、“保工资”11.21亿元、“保运转”1.12亿元。
5.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意识,做好债务风险指标数据统计工作,夯实风险评估数据基础,加强风险分析的研判,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进一步规范举债融资行为,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做好债券项目库建设和资金申报工作。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上级新增债券资金更多的倾斜与支持;建立健全债券资金项目库管理,目前已策划2022年专项债券储备项目33个,其中29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委、财政厅的审核入库,下一步将继续积极谋划储备更多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用好用足用活债券资金,对债券资金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和相应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控,切实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防止债券资金闲置和浪费,将债券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债券资金更好发挥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的作用。完善政府债务偿还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积极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偿债保障能力,保障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切实降低债务风险指标,确保法定债务不出现任何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聚合力、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福安篇章”而不懈奋斗!